钤山掌管老严黑料的神

【史向资料整理】严嵩陆深书信合集|“此日相过似梦中”

*全文字数9k+,内含史料+口嗨+不负责任的解说和吐槽

整理得累死我了他们两个人都太能写了,真·正主自己做饭了属于是…()


简单介绍一下,陆深,字子渊,号俨山。他是:严嵩的同学兼室友·与严嵩唱和诗歌数量最多的人·夏言的老师·徐阶的同乡·杨廷和的门生·著名书法家·史学家·藏书世家

…这个身份实在是要素多到让人怀疑是现代人捏的oc的程度())


《明史》评价他“颇倨傲,人以此少之”“为人刚介,不能容人过”,听起来是夏言同款性格,无愧师生。但是看他给严嵩的信我完全看不出他是这样的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恨不得冲上去亲一口的感情(


接下来是按照时间线整理的交往始末:


○弘治十四年(1501)

冬,24岁的陆深与21岁的严嵩一同入京准备会试,两人由此相识,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从此同吃同住同行,并在第二年春天的会试中双双落榜(…)于是各自回乡,临走前相约下一次会试再来备考。


○弘治十八年(1505)

两人如约同举进士,严嵩为二甲第二,陆深为二甲第八,授翰林院编修。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科普网站都把陆深写成二甲第一,他是第八。二甲第一是崔铣啊是被小杨捡卷子的那位🤣)

陆深在日记中说,当时“翰林诸先生…皆喜谈五星三命。予素不信其术,尝有数说以辟之”,他不相信所谓命运注定之说,同学们都认为他执拗。而严嵩在此事上与他有相同的看法,曾言“定数难移岂信然,但修人事可回天!”也许这就是那时两人能够互为知己的原因之一吧。


(我永远会为一些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少年泪目,无论最后是输了还是赢了,只要他们敢说我就敢哭😭)



○正德三年~十年(1508~1515)

陆深因忤刘瑾,被调任南京精膳主事,因丁母忧未能赴任。 第二年刘瑾被诛,陆深官复原职。

在此期间严嵩隐居钤山,常寄诗给陆深表达思念之情:

《寄陆太史》

严嵩

客舍燕台对雪眠,别来心迹两茫然。

青山有地淹贫病,白日无情换岁年。

驽马极知难附骥,玉堂真叹远瞻天。

新诗海内流传遍,凭寄枫林水石边。



○正德十一年(1516)

严嵩北上重返仕途。途中过上海松江拜访陆深,两人有诗纪事:

《如松江访陆太史先申寄赠》

严嵩

菰岸雨声急,松门烟浪深。

沿洄趣易惬,怀望思难任。

云物中夏赏,湖天孤屿吟。【 杨曰:清典可讽】 

暧暧沙中树,悠悠波上禽。

临溪听黄鸟,拂石理瑶琴。

总多山水兴,兼慰别离心。


(无端吐槽:小杨批点钤山堂集看起来就像发弹幕一样,时不时飘出来一句“杨曰”仿佛有人在陪你一起看视频x竟有点浪漫

(题外话,小杨和陆深也认识,他们还一起喝过茶,但是两人之间诗文来往好像不太多,就先不提了)


《迟严介溪太史》

陆深

远至卜灯穗,近约嗔路遥。

娟娟十载别,盈盈中夜潮。

僻地安足赏,佳人不待招。

榆柳含新妍,泉石共孤标。

虽惭陈子榻,乃有颜生瓢。

开径屡延伫,永冀念久要。


第二天严嵩启程离开,陆深带病夜行三十余里,至龙华为严嵩饯行,有诗:

《江上载疾送严介溪太史》

陆深

风风雨雨度江来,此岁登临第一回。

五月葛衣犹未著,几群鸥鸟莫相猜。

催农已尽黄梅节,送客须传绿蚁杯。

南去舵楼波浪阔,望君真是济川才。


《松江龙华寺留别》

严嵩 

野寺行送客,东津潮满时。

傍花吟驻棹,扫石坐传巵。

细雨晨钟湿,轻云午阁移。

欲别还留语,重来未有期。


二 

石桥僧院古,松门人迹稀。

树凉风淅沥,江暝雨霏微。

夏木欣闻鸟,春山忆采薇。

应愧京游者,缁尘满素衣。



○正德十二年(1517)

陆深充同考官,取士夏言。陆深将夏言看作知己,曾在给夏言的信中说“又尝自怪性好洁高,…此宜公谨之所知也。古人有言:感恩则有知,知己则未也。今知己非公谨而谁哉。”

(这封信很长,等有空给夏言单独开个帖子整理一下)



○正德十四年,陆深升任国子监司业,正德十六年又因父卒回乡丁忧。这几年间他们仍常有书信寄赠:

《酬陆司业见寄秋怀之作》

严嵩

其一

书囊药褁镇吾随,岐路东西岂预期。

多病祗怜癯骨在,素心惟荷故人知。

游鱼远水书难寄,碧树高云意每迟。

鳌禁掖垣追逐地,独惭虚薄    恩私。


(最后一行缺了一个字,找了好几个版本也没找到缺的是什么,只好先这样了)


其二

云海沧茫隔凤台,雨年刚得一书回。

敢将胶漆期君并,莫为阴晴与世猜。

往日诗篇常在把,几时尊酒定重开。

龙山又是茱萸节,珍重登高作赋才。




○嘉靖七年(1528年)

严嵩由国子监祭酒改迁礼部右侍郎,受命往督兴献皇陵墓显陵的礼仪事项。陆深继任祭酒,为严嵩送行,写下了《送严介溪宗伯奉使安陆诗序》。

又名《严介溪为什么是神》x

来,欣赏一下,世界第一严吹陆深的文字功底!


《送严介溪宗伯奉使安陆诗序》

礼也者,缘起于人情,会通以大道,橐籥夫,至和夫,然后颂声作焉,休祯应焉。今天子大孝尊亲,又将备物于显陵,陵故在安陆,于是特以礼部右侍郎介溪严公往。凡礼仪之事,悉总之。奉玺书,佩织符,至重也,盖古山陵之使,而今天子又寄之以精诚焉,于是声和祥协,所以为之应者多矣。公方自祭酒迁,于是国监自司业林先生而下咸赋诗送之。深适来嗣公为祭酒,乃联而为,什以为赠,且遂为之序曰:夫礼,王道之终也,有所终者必有所始;无为者,王道之始也,有所见者必有所因。国家拔天下士聚于翰林,若将养之,以无为和平之福者,及夫因能授任,各有见焉,礼之所为体者,固如是。公之是行,凡以为礼也,且因公可以观礼焉。

(注意看,接下来要正式开吹了✌)

公少以神童闻天下,未弱冠,掇巍科举进士,入翰林,读中秘书,擢史馆,为编修官,校文于礼闱,侍经于先朝。今天子绍统之初,署篆于南翰林召掌成均迁副宗伯。自今以往,崇阶峻陟,未见其终也,而皆有其始矣。其在龆龀时,妙语奇句,应声而成。每试场屋,必以经义为士人传诵唱。进士名几及第,居馆阁,试必在首。选为史官,编摩有法,户外求文之屦常满,校文辄得名士,南院有望,北雍有化,可谓随所因而绪见者矣,而况完才厚蓄,于是行也,有不益懋大礼以弼之成乎?夫是之谓缘人情,观会通,达和气,以比于王道,则是诗也,固声光之洪鬯者,非与使事,有程式遄其归。今天子开明堂,契大道,必将赏懋,功登名德,公当以山陵之威仪,为庙堂之规画,以神明之歆格,为民物之主持,休祯其有不应者乎?而王道于是乎成矣,此深之所谓礼也,公其行哉。

公之教学也尤有恩,诸生至怀涕以思公之去,一时属下多才士观感之深。

深之初至京师也,翰林学士未斋顾先生遗之书曰:“善乎严公,子当以为法。”故深之序,是诗也,尤致跂恋焉。若夫览形迹之奇、神江山之助、隆体貌之尊、养宰辅之望,此公之馀事也,所以望之公者,亦馀事也,故序。


《云山图赠严介溪西还》

陆深

美人别我还楚封,遥望云山如画中。

忆昔燕市初相逢,年少意气双飞鸿。

朅来射策披心胸,五云旭日蓬莱宫。

玉堂对榻闻晓钟,南郊献赋追扬雄。

旁人忽忽称儒宗,文彩往往惊相公。

过从莫限风雪冲,卜居长安家屡通。

眼见天日升潜龙,石渠夜照藜火红。

退食联步时从容,移书论道相磨砻。

岂徒握手期协恭,自信肝胆摩苍穹。

今我日月催衰慵,近有白发临青铜。

世事浮云无定踪,况子缞绖俨在躬。

十年契谊萝施松,一旦掺袂成西东。

人言此图千万重,我意试比应难穷。


(…陆老师你冷静点啊啊啊你是不是写上头了🤣我感觉他在写这篇序和诗的时候整个人精神状态都要起飞了。就是那种:我室友终于熬出头了,好开心感动,我要大声告诉全世界:严介溪nb!我早就说了,严介溪是大才!他是能拯救世界的神他以后一定会官运亨通的!!!(…))


这两首应该也是送行时一起写的:

看起来像两人手牵手一路走了很久

《谒陵途次柬子渊太史》

严嵩

公我相携久,朝陵复此行。

暂违清禁直,重问碧山程。

听雨惊宵梦,看松惬野情。

喜随冠盖入,立马万峰晴。 


《次韵严介溪上陵》

陆深

帝遣修陵祀,秋来得并行。

雨声连日夜,山色洗幽并。

远道防残暑,斋心冀晚晴。

敬皇弓剑地,挥泪想西征。



○嘉靖八年(1529)

陆深充经筵讲官,讲章被阁臣桂萼窜改,这让他很不满。于是他面奏皇上:“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为内阁所改,乞自今容讲臣得尽其愚。”但皇帝认为讲章有内阁阅看乃是旧规,不必更改。深抗疏《陈愚见以裨圣学事》,上以深险诈,下吏部。言深不敬,谪延平府同知。


被贬谪的几年中,陆深游历名山胜水,到过很多地方。在这期间去钤山找过严嵩,而严嵩此时远在南京,两人未能见面。严嵩因此作:《大司成陆公枉驾钤山草堂 予远寓金陵无缘攀迂 感别增情作此寄谢 次原韵》

其一

鳌禁儒山薇省使,近传旌节过林丘。

青苔地僻无人扫,翠竹天寒可自留。

想复移丹空对雪,谁能载酒共登楼。

为吟佳句增惆怅,目极孤云楚水头。


其二

浦东我昔登公堂,岂意公犹度我乡。

海内交游同骨肉,天涯涕泪各参商。

关山落日云千嶂,河汉怀人水一方。

氷玉丰神鸾凤羽,百年愚俗借余光。


其三

攀留能爱小山丛,此日相过似梦中。

萍海漫怜身作客,杏园俱忆鬓成翁。

多惭华省迂高驾,可笑贫家只素风。

想见江山入题品,玉堂椽笔是宗工。


(喜欢这句“此日相过似梦中”,于是设为标题了x…那种擦肩而过再相逢,触不到却又真切而熟悉的感觉,好怅然)





○嘉靖十五年(1536年)

是年,礼部尚书夏言入阁预机务,荐严嵩替接礼部尚书职,并兼翰林院学士。 陆深被调回京,任光禄寺卿,预修玉牒。严嵩赠诗:“曾是十年江海别,喜君重到凤池身。”

(谢谢你,夏老师。你们仨这不得合个影纪念一下)

这几年他们玩得挺开心的,又是赏莲又是看雪,花前月下一起写了很多诗,还有好几首联句,我就不一一摘录了。颇有一种要在欢声笑语里迎来he大结局的氛围。

约在这几年间,陆深一共为严嵩作了四首像赞:

世界第一严吹不忘初心重操旧业(雾)


《严介溪像赞四首》

陆深

身居廊庙之上,心存山水之间,任当宰辅之权,享有神仙之乐,衣冠俨然若在林壑,退自南宫,朝回东阁,人言介溪之风景或兼平泉之经营,我览黔冈之川原实带欧阳之乡落。天上飞龙,九皋鸣鹤,物色无边,丹青可托。

龙章凤姿,岩廊在上,高才古调,清庙馀响,猗与休哉。大宗伯像,此文章礼乐之司,而霖雨盐梅之望也。

   又

望之甚癯,其中则腴,即之也,温而多礼让。龙章凤姿,超遥埃溘之中;正笏垂绅,雍容廊庙之上。真金马玉堂之列仙,抑胄监虎帏之退。讲经筵,沃心木,天藜杖,不然将典礼之敷陈,与启事之簸飏。彼擅丹青者,徒有得于影响,而工物色者,方殷霖雨天下之望,猗与休哉。此介溪尚书严公之像也。

   又

此公扈从南巡时耶,恩袍晃耀,杂佩陆离,公孤雅望,文武兼资,天子神圣,省方以时,公在左右,如取如期,六飞晨渡,单骑夕驰,奔走先后,讵一匪宜,双瞳炯然,四时备之,一身攸系,八表是仪,望之者曰:“此神仙中人。”以予度之,乃当代之名臣也耶。


(……震撼,太震撼了,怎么能写得这么优雅。🤣感觉他写文自带bgm,他笔下的严嵩画风像那个…“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bushi),总之就是,神妃仙子(确信))



○嘉婧十八年(1539年)

世宗南巡,严嵩、陆深等廷臣扈行,并受命送朝圣的赵王厚煜归朝。

陆深将南巡途中的日记编为《圣驾南巡日录》《大驾北还录》。其中记载了每日的旅程,还有一些和严嵩夏言之间可爱的相处模式:


○二月十四…圣谕礼部掌行在印,御笔亲写作翰林学士矣,故宫僚之选得兼此衔。介溪先生赠诗是实事实景,寄回便可悬之中堂,永作家传之宝。有和章二首并示,吾儿亦可和作,或求邑中文人才子和之,成一小集,亦可誊黄,可多抄,分与各房藏之。

(这一段是家书节选,因为时间线正好在南巡期间,我就把他们放一起了)

(但是我在钤山堂集里没找到这次送的是哪几首诗x不是说永作传家宝吗…现在传哪儿去了让我康康


○二十三日辛酉月初出,即上车,严介溪宗伯向予说:“坐车可抵按摩。”予忆弘治辛酉冬,同介溪赴会试,车行屈指三十八年矣。

(这句话竟然……有点生草又有点可爱…被萌到了……)


○灯火下与同年崔后渠子锺立叙契阔(出现了,崔铣,大伙注意看这位才是,真正的,二甲第一x)。子锺名铣,以南祭酒致仕,家居十余年。昨选宫僚,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于此朝见。会介溪讲送亲王还国之礼,始知深亦与焉,顾不知有御札尔。介溪第嘱之曰:“从行三学士须不远。”亦不知有宣召之事。过内阁直庐,桂洲云:“有御札。”笑且贺曰:“昨御笔特称卿先生,当又迁矣!”还寓次复办车行,三更遂发。


○四日壬申,晓过醎塞,巳至襄城,行宫候驾,会南坞乙丑经房座主也,慰藉久之,乃有镌落散官之命。视介溪疾入城。发是日,始行山麓,林木向荣,晚至叶县寓次宿。


○十六日甲申雨谢,过内阁直庐,议表贺还,过介溪留酌,观赐衣酒杯。


○四月二十一日己丑早、入谢赏……予过内阁直庐,桂洲留饭,因示御制宣谕文,相与欢

(陆深夏言俩人师徒关系是真的好,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看圣旨,“相与欢”,好和谐。然而夏言对严嵩就“凡所批答,略不顾嵩,嵩噤不敢吐一语。”🤣还有各种小道消息说他故意不陪严嵩吃饭。到底为什么会被区别对待,严惟中你有什么头绪吗())


○二十七日乙未,晓发博望,遇介溪于途,袖出武当笋分赠云:上赐也,品格俱绝佳。

(这个…从袖子里掏出笋……好有画面感,此处可p表情包,有点可爱


○二十九日丁酉黎明至钧州,直抵行宫接驾,免朝得旨,限月朔渡河。次日新乡受朝,饭介溪席寓,不入城而行,夹路饥民老稚号乞,辄以钱与之,势不能遍,有瞋目而过者。

(一起投喂难民,功德+1。一想到后来严嵩也是贫病交加中去世,看着此情此景,感觉,有点,地狱笑话




○嘉靖十九年(1540年)

四月,九庙发生火灾。

五月,陆深辞官归乡。

约在辞官前与严嵩唱和的三首词:

我愿称之为,字里行间,全是flag🙃()


《大江东去和东坡词三首 其一 忆旧游呈陆俨山学士》

严嵩

记得当年,携客棹、曾览吴淞风物。

黄浦矶边芳草径,因叩朱门素壁。

宛似游仙,真同忆戴,夜泛山阴雪。

挥觞觅句,不让一时才杰。

秪今遥指江云,重吟海树,高兴依然发。

四十年来同宦侣,不觉飙驰星灭。

槐省垂鱼,凤池鸣玉,相对俱华发。

君恩报了,五湖重访烟月。


《念奴娇 秋日怀乡再和介翁》

陆深

秋风客里,消不尽、胸中许多长物。

瘦骨棱层才一把,与病战成坚壁。

欲造河车,旋营丹灶,赢得头如雪。

寻山辟谷,算来他是豪杰。

一生四海交游,浮沉聚散,长啸从风发。

惟有钤山严少保,不共世情磨灭。

藜阁相辉,木天同上,当日俱青发。

绨袍恋恋,多应念我寒月。


《大江东去和东坡词三首 俨山学士示病中词一阕乃有辟谷寻山之语予广其意而慰答之 其二》

严嵩

玉署仙翁,缘底事、身病偶须药物。

杜老吟诗因太瘦,却忆寻山面壁。

世事浮云,利名蜗角,去住怜鸿雪。

荆州争夺,空叹昔时豪杰。

只须满引金尊,高弹锦瑟,四座燕歌发。

秉烛观游聊此夕,莫问人间兴灭。

松柏凌寒,桑榆收晚,勋业看黄发。

木天兰省,正要平分风月。


(这句“莫问人间兴灭”…听起来倒像“不论我们后世传闻如何不堪”(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六月,世宗写敕书给礼部,历数夏言的罪过,令夏言革职闲住。

八月,拜严嵩为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陆深闻讯后致信祝贺:

《与严介溪阁老》

深无似受知至久,至深前岁东归,重辱垂爱。抵家之日,惟有北望感恋,无已跧伏。田野间侧闻大拜之命,圣眷无前,亦惟有举手加额为祝而已。恭惟台候万福,功在鼎彛,顾闻问无阶益。

深瞻企江东旧居,向承驻节,每登小楼,恍如公之在阑槛也,此意非他人所能知,真切,真切。

深入春即抱病,已成衰朽,兹遣小儿楫北来补历少为门户计尔,幸有以教之。老妻久淹病卧,宛转牀蓐间,特念尊夫人不置可怜,此意亦非他人所能知也,亮之亮之。特命楫儿托东楼兄转逹之,亮亮余惟为国保摄以慰中外重望,不宣。


(同时他还写信去安慰了夏言,这个有空再整理。感觉陆老师…很努力地在端水x


他在信里说“重辱垂爱”,我猜是因为,在他辞官前严嵩曾多次挽留(那三首词也写的很有劝慰和挽留的意思)陆深当时本是有资格升入内阁的,却在仕途一帆风顺时选择了辞官。至于他为什么如此坚定地要离开,我查到的一些论文表示,“其得意门生夏言与陆深的老友严嵩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陆深至此对仕途感到彻底绝望…情愿致仕归隐。”“(陆楫)在家书中劝其父陆深称病去职或是调任别的官职,避免参与夏言与严嵩的斗争。

……应该确实是有这个原因在的,代入一下可以体会到陆老师那时崩溃的心情。这辈子熬过了阉党之乱,大礼议之争,官场沉浮几十年,看着恩师同学和政敌都一个个被打倒。好不容易过几年岁月静好的日子,结果严夏二人又生间隙,接下来又要去站队又要去党争,权力的斗争像永无止境的轮回,而他已然没有力气再去分辨其中的忠奸善恶是是非非,又或者只是,不忍见证任何一方的失败。

当年那个敢与权臣争锋、宁愿被贬谪也未曾害怕过的人,因不愿见学生与挚友互相倾轧而决绝地离开了仕途。不知他在写下“人世百年真梦里,圣恩今日是生还。”的诗句时,是否隐约预见到了他们不堪的结局。在最后的信件里,他仍说请多保重。然而在命运面前他能改变的事情终究太少,最后也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而已。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七月,陆深卒。严嵩为其撰写神道碑:

《明故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陆公神道碑 》


俨山先生陆公既卒且葬,其子楫属予书诸隧首之碑。于是楫裒公遗文刻之,曰赋、诗、歌、行、乐府,曰表、疏、颂、赞、议、辩、铭、解、记、序、杂文、碑志、表状凡一百卷。又所著述曰诗微、曰书辑、曰道南三书、曰河汾燕闲录、曰史通会要、曰蜀都杂抄、曰平湖录、曰诗凖。予得徧读之曰:富哉文也。然而辩博宏伟,驰骋恣肆,若泉涌而山出。其纪载时事,沉郁隽永,若咀炙脔而有余味,其诗清拔俊逸,若芙蕖之濯朝露而丰茸艳彩夺目,可谓虎踞词林,鸾翥文囿者矣。

公始发解南畿,举进士,入翰林,文章名即轩然重天下。是时,孝皇御极,朝廷清明,百官各安其职,得以其余肆力于简册翰墨之间。诸司各属,往往名隽崛起而与馆阁之士争衡而并驰。公于时翘然特出,扬英振华,每篇章一出,人争传诵之。盖公于书无所不读,抉隐而钩其玄,与李空同,徐廸功诸子上下其议论。至于字学,玅逼锺王,比于赵松雪。公每临书,日数百字,过同舍,见髹几辄纵笔涂写,旁若无人。既本于天质之高迈,又辅以学力之勤笃,得于朋友之切劘。故其问学之宏博,书法之精绝,皆有所自世之士,束书不观独学寡闻,欲望公之堂奥,其可得耶?公磊落瑰奇,嬉笑成文,有苏长公之风。其品骘古今,商确事理,赏析文义,辩识书画古器,谈锋洒然,一座尽倾。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往,揖其貌听其论而惊以伏也。

公自翰林编修升国子司业,丁父忧家居数年,以廷臣荐起入备讲读,遂升祭酒。一日经筵进讲,内阁阅公讲章,辄加窜易,公讲毕面奏云:“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乞自今容讲,臣得尽其愚。”上虽可之,而经筵面奏非故事,公出上疏谢罪,上覆批答以“讲章内阁阅看,系旧规,不必更改。果有所见,当别具闻。”公感激条奏有关圣学事凡千余言上之,当路益忌之,疏下,吏部左迁延平府同知。盖公奇节高行,不苟同于众类如此。升山西副使,提学阳曲生员父为知县笞死,诉于御史赵反抵生罪。公曰:“父死非辜,人子不共戴天,柰何罪之?”与力辩不合,即上疏劾赵,赵亦劾公。巳而科道官勘实,赵谪外任,公得复职。补浙江副使,仍理学政,升江西参政,陕西右布政。未履任,转四川左布政。

公自翰林出,扬历藩臬,即刑名钱谷甲兵之事,若素习然。在江西决淹狱数十,民德之。蜀威茂诸夷作乱,朝廷命将进剿,公移文总兵何卿,凡数千言,洞悉夷情,曲中事机,当事者多采用其议。复悉力调度,兵食未几,夷患悉平。召为光禄卿,内阁疏荐,领修玉牒,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扈驾幸承天给行在印,御笔署公衔去侍读二字,改行在翰林院学士,升詹事府詹事。宗庙灾,诏百官修省,于是公疏乞休,词极恳切,乃得旨致仕。云呜呼始公入翰林,以文学名,继出补外,则优政事,晚岁召还,既升华选,曾几何时,乞身以退。所谓讨论,润色之才,弥纶经济之用,皆未之究,岂不重可惜哉!

公讳深,字子渊,姓陆氏,学者称为俨山先生。其先华亭人,曾祖曰德衡,始迁居上海之洋泾。祖讳璇,考讳平,俱赠如公官前。母瞿氏,母吴氏,俱赠淑人。公生成化丁酉八月十日,其卒嘉靖甲辰七月二十五日也,享年六十有八。配梅氏,封淑人,子男一,即楫,荫补国子生,好学而文,得公家法。女一。适贵州布政司副理问瞿学召,公卒,之明年,葬于上海黄浦之原,朝廷遣官营葬赐祭,及赠官易名恤典贲临,其可无憾也巳。


嵩忆在弘治壬戌春会试,识公于沧卫之间,倾盖如平生,是岁并下第归,归则约次年必偕来,巳而果如约,同寓邸,同举进士,自是出必联骑,居必连榻。公才气俯一世,顾以予之不类,独不鄙辱为知己,栝羽镞砺,蒙益为多。然追念畴昔,同游之士,冠佩如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今则零谢无几矣。荒鄙之词,何能为役。楫数以书请,谊不忍辞,则收泪叙之,而系以铭,以致予思,亦以慰公于地下,其辞曰:

大江之东环吴淞,蕴灵标异秀所锺。

寔生哲人为时宗,崛起一代称文雄。

弱龄献赋明光宫,云梦七泽蟠心胸。

挥毫落纸辉晴虹,厥声四溢何沨沨。

文章有道用乃弘,属词纪事气以充。

美哉东序列大镛,爰振文铎鸣西廱。

倏然蹋翼下鳌峯,武夷云谷留其踪。

五台三晋驰行骢,岷峨万迭观芙蓉。

晚归西掖庆遭逢,属车南狩载橐从。

玉堂视篆承恩隆,遄归三径哦菊松。

浩然雅志犹冥鸿,大星夕陨遘闵凶。

天下学士皆哀惆,公神洋洋升大空。

或乘麒麟跨虬龙,下上寥廓随云风。

俯视寰世尘蒙蒙,厥名不灭垂无穷。



陆深死后的第四年,夏言在西市被斩首,家人被流放。


陆深死后的第十八年,严嵩被罢官。返乡途中,他望见松江金山,感叹“重临惊岁久,旧赏记谁同?”不知是想起了与何人同游此地的时光,也许连自己都记不清了,也许记起这些也没什么意义。曾相约待“君恩报了,重访烟月”的故人早已远去,而自己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这趟归途,再没有人可以与他同行了。


陆深死后的第二十一年,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一年后卒。



————————————

最后以陆深的这一段日记作为结语吧:

是在国子监时的一段往事

“国监旧有荆公文集板,介溪严礼侍维中为祭酒时,重为修补。予踵介溪为祭酒,命典簿厅模印数部以分遗朝士,时学录王玠署典簿至厢房中,蹙额言曰:“好好世界,如何要将王安石文字通行?怕有做出王安石事业来。”予怃然遂止。斯言固不可以人废也。


那个时候,严嵩修补王安石文集,也许是怜惜王安石的文采不应该就此埋没。陆深想要将其印刷并分发给众人,却因遭到这样的非议而作罢,只能暗自不平地感叹:不能因人废言。

那时他一定想不到,如今,王安石的文字已经可以通行于课本之上,供全国的学生们阅读传颂。而他最珍视的友人严嵩却因名声狼籍,其文集在四库全书中“仅存其目”,埋没百年。

百年间学者作家多将其作为贪墨误国残害忠良的典范来刻画,既不提他与友人的交往,也不谈他曾救护过的故人,恨不得人人都与这样的奸倪划清界限。也许是因为这些小善也难抵误国的大过。公论如此,很多事情早已无可辩驳,但是我依然希望他的善恶功过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说那时他秉持着不因人废言的原则而修补了荆公文集,那么,但愿他本人,在未来,也能够得到更多“不因人废言”的客观评价,善恶有报便验于此。


最后感谢所有耐心看完的人🙏


严惟中你真该活过来跟大伙说声谢谢,都这么糊了居然还有人愿意了解你,人民群众真的是人美心善。还有记得在地下感谢你的好室友陆老师和帮你点了两遍文集的小杨,他俩实在是为你付出了太多。


(资料参考:严嵩《钤山堂集》《南还稿》、陆深《俨山集》《俨山外集》、

知网论文《浦东文脉:陆深陆楫家学研究》、《陆深诗文研究》)

评论(55)

热度(432)

  1. 共4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